10月15日,2024中欧人才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以“共享、共生、共赢——厚植中欧传统情谊,扩大人才合作交流”为主题,旨在深化双方人才领域交流与合作,促进中欧友好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论坛由1个主论坛和6个分论坛组成。主论坛上,中欧知名学者、国际组织代表、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专家、知名智库和跨国企业负责人等重要嘉宾深入交流对话,共同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欧人才合作与创新,共谋发展大计。
中外政要、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重要嘉宾,以及市相关部门、各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代表等240余人参加论坛活动。
10月15日,2024中欧人才论坛在北京举办。图为中外嘉宾步入会场。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签署支持国际科技组织落地北京合作备忘录
本届论坛落地多个人才合作项目。签署支持国际科技组织落地北京合作备忘录,支持在京形成国际科技组织集聚效应,引导高水平国际科技交流活动在京举办,促进科技人才参与国际科技组织活动,加强对国际科技组织及人才的服务保障,助力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大学与德科集团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健全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校企良性互动,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德科集团加入北京大学实习实践联盟,为北大学生提供专业实习指导和职业生涯辅导,并择优转正留用。
此外,依托“联系北京·全球创新服务网络”平台建立“GNIS中欧人才创新创业中心”,充分发挥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巨人港”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服务平台、普天德胜孵化器等资源优势,为双方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广阔舞台。
北京大学与德科集团实践基地正式揭牌。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北京人才黏性指数连续五年跻身前十
本届论坛继续发布重量级人才研究报告,深入分析未来全球人才趋势。德科集团发布《未来全球劳动力报告》。
该报告深入分析全球企业和劳动者关注热点,涵盖就业能力、工作实践、多样性与包容性(DEI)、员工福祉及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等关键话题,提供关于劳动力发展趋势的前沿观点,为用人单位未来战略规划提供重要参考,帮助用人单位更好地应对未来劳动力需求变化。
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首次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合作研究,会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国际人力共同发布《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4》。该报告从经济基础、创新潜能、文化开放、生态健康、社会福利和公共生活六大维度,对全球6大洲41个国家120个城市的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吸引力进行评估。
报告披露,北京凭借强大的创新潜能和出色的经济基础,位列全球主要城市第五,成为唯一连续五年跻身前十的中国城市。此外,聚焦教育、科技、人才领域前沿热点问题,提出改善人才发展环境的政策建议,为更好吸引、服务、留用人才提供重要参考。
2024中欧人才论坛上,《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4》发布。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诺奖得主、企业家与专家学者开展圆桌对话
2024中欧人才论坛主论坛邀请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法国物理学家杰哈·阿尔贝特·穆鲁作主旨演讲。聚焦加强国际人才培养、深化国际人才交流、打造优良人才生态等主题,邀请企业负责人、知名高校校长和专家学者等开展圆桌对话,共同探讨如何在全球变局下深化中欧人才领域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施普林格·自然学术事务副总裁尼克·坎贝尔分享了对国际科研人才培养的见解,指出国际科技期刊在促进全球人才交流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长杜道明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就高校在国际人才培养方面应着重关注的素养和能力展开探讨,杜道明介绍了中欧联合培养人才的主要措施,刘俏从个人求学经历出发,提出了高校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师生交流与合作的建议。
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大卫·弗格森强调青年学者和学生在中欧合作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加强这一代人的交流与合作,将为中欧未来的创新和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欧盟《外交世界》杂志首席执行官芭芭拉·迪特里希指出,具备多元文化背景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全球化趋势,教育和培训跨文化人才对推动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至关重要。
外宾在交流对话。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主题分论坛聚焦新质生产力和人才交流
本届论坛围绕青年、教育、科技人才、文化、经贸、国际体育等主题设置分论坛,助力各领域深度交流与创新合作。青年分论坛以“聚焦新质生产力,赋能青年人才发展”为主题,揭牌成立“海外英才·中欧青年人才之家”,发布“西·遇中轴”中欧青年人才文化探访特别计划,设置专家演讲和中欧青年人才对话环节,为汇聚青年力量、科技创新未来贡献观点。
教育分论坛聚焦“未来人才——数字智能驱动的中欧高等教育”,邀请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嘉宾,深入探讨数字智能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创新,为中欧高等教育合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科技人才分论坛以“开放合作,共创未来:开启中欧科技人才合作新篇章”为主题,邀请中欧嘉宾围绕中欧科技人才合作与交流开展讨论,通过主题报告和高峰对话,探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中欧人才合作路径,进一步深化中欧科技创新合作,构建长期稳定的中欧人才交流平台。
文化分论坛以“文化融合:促进中欧人才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为主题,邀请中欧跨文化传播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跨文化人才培养和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以更好地发挥人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外文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持续推动中欧文化合作。
经贸分论坛围绕“当前经济贸易环境下的人才趋势”,重点探讨我国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管理与发展战略。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德科中国、领英中国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助力北京市企业出海,并举行北大实习基地联盟签约仪式,推动中欧在经贸合作中的人才交流。
国际体育分论坛以“共享奥运成果,共促奥林匹克教育新发展”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体育合作促进中欧教育交流,推动奥林匹克精神在青年群体中传播和发展。此外,发布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建设情况主旨报告。
2024中欧人才论坛开幕前,国际青年人才在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 链接
中欧人才论坛历届成果概览
自2018年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和瑞士德科集团联合发起以来,中欧人才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逐步发展为中欧重要的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第一届与第二届论坛在瑞士苏黎世举办,围绕中欧人才合作和科技创新开展广泛交流。2020年,按照“双年在北京、单年在欧洲”的办会机制,第三届中欧人才论坛作为中关村论坛的平行论坛在北京举办。
2021年,第四届论坛以“线上+线下”形式设立北京和苏黎世双会场,推动签署《关于联合引进高层次人才合作备忘录》和《关于共建中瑞(北京)人才与科技创新合作中心协议书》等多项合作协议,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1)》,德科集团发布《重塑常态》研究报告,为中欧双方在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领域开展合作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2023年,第五届中欧人才论坛在瑞士苏黎世成功举办,聚焦推动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推动全球人才交流合作。论坛发布了《全球未来人才市场报告(2023)》《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3)》,北京大学与德科集团签订了《关于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中瑞在人才交流与培养方面的合作。至今,论坛已经成为促进中欧人才互通、推动全球人才合作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约翰·斯蒂文森
4秒前:国际体育分论坛以“共享奥运成果,共促奥林匹克教育新发展”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体育合作促进中欧教育交流,推动奥林匹克精神在青年群体中传播和发展。
IP:40.12.5.*
???
3秒前:中外政要、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重要嘉宾,以及市相关部门、各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代表等240余人参加论坛活动。
IP:76.55.4.*
何伟锋
1秒前:至今,论坛已经成为促进中欧人才互通、推动全球人才合作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IP:39.42.6.*
Chang
2秒前:德科集团发布《未来全球劳动力报告》。
IP:94.28.5.*
FranciscaCaballero
6秒前:2023年,第五届中欧人才论坛在瑞士苏黎世成功举办,聚焦推动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推动全球人才交流合作。
IP:19.33.3.*